【AIHub導讀】大家好,我是AIHub的Lucifer。今天(3月3日)是第23個全國愛耳日。首先想到的是AI技術可以給聽障群體做些什么。之前分享過手語技術的應用,今天分享的內容和案例來自騰訊團隊~
你有沒有試過想象自己活在沒有聲音的世界?——聽不到清晨的鳥鳴,也從未聽過至親之人說話的聲音。現實里有很多人都像這樣,一直生活在無聲的世界里。
15 歲的曉婷便是其中之一。她從小就夢想成為舞蹈家,但這個夢想對于有聽力障礙的她而言格外困難:聽不到舞蹈配樂,踩不中節拍。盡管植入了人工耳蝸,她能聽到的聲音也非常嘈雜,無法清楚辨認不同的聲音。
但在科技的幫助下,曉婷得以圓夢了。
我們與中國最大的人工耳蝸廠商之一諾爾康(Nurotron)合作,基于騰訊天籟 AI 音頻技術,推出“手機伴侶+人工耳蝸”解決方案,通過 AI 降噪算法改善聽障人群聽覺體驗,讓他們真正聽清世界。
曉婷,15歲,在騰訊天籟行動的幫助下,她聽到了聲音,得以重拾舞蹈家的夢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全球約有11億年輕人(12-35歲之間)面臨聽力損失的風險,約4.66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盡管付出高昂費用安裝了人工耳蝸,但在機場、商場等嘈雜環境中依然面臨“聽不清”的困擾。
騰訊多媒體實驗室聯合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等機構宣布發起“天籟行動”,向公益開發者、設備廠商和公益行業等免費開放騰訊天籟AI音頻技術,幫助解決人工耳蝸的降噪難題,改善佩戴者的使用體驗,進而呼吁社會關注聽障人士身心康復,構建信息無障礙環境。
商世東,騰訊多媒體實驗室高級總監,專注音頻技術領域已逾20年。他一直心系聽障人群所面對的挑戰,也了解人工耳蝸固有的問題,所以尋求與諾爾康共同發掘解決辦法,經過長達半年的研發調試,商世東團隊最終敲定了“手機伴侶+人工耳蝸”的聯合解決方案,實現了語音清晰度和可懂度提升40%的效果。
“先是在手機上,利用手機強大的處理能力,對采集到的語音信號進行預處理,通過多種技術提升語音的清晰度和可懂度。”商世東介紹說,“然后把處理過后的干凈語音,通過無線傳輸的方式送達到人工耳蝸,在人工耳蝸上進行二次加工,最后刺激人耳聽覺神經,達到改善聽覺的效果。”
諾爾康的實驗檢測數據顯示,騰訊天籟AI音頻技術與人工耳蝸的結合能讓場景識別準確率達到96%,其中帶噪語音識別率為93%,環境噪音中聲音識別率達到94%。
在新冠疫情期間,“天籟技術”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被運用到騰訊會議中,解決各種不同會議場景下的噪音問題。
科技向善,助力無障礙社會建設
作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科技公司之一,騰訊秉持“科技向善”的愿景,致力于通過科技,不斷提升人類生活品質。
“互聯網、智能手機、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增強了人類理解世界的能力,讓我們看到、聽到、想到更多。”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表示。
“我們希望把在騰訊會議等多個產品里打磨過的AI降噪技術,用于人工耳蝸和助聽器,解決嘈雜環境下的降噪問題。”騰訊天籟實驗室主任商世東表示,未來會把更多產業領域落地的技術,延展到公益場景,讓技術更好地服務于人,解決社會問題。
如今,曉婷的人生充滿更多可能,甚至計劃要考上大學讀計算機專業。她陽光的性格也讓許多人備受鼓舞,在獲得各界人士幫助的同時,曉婷也非常積極地在幫助其他有困難的人,把公益互助的理念付諸實踐。
“我們得到了很多,所以如果可以盡自己的一點力去回饋社會,我非常樂意。”
推薦閱讀:
手語能轉文字?日本團隊開發手語文字轉換系統,方便聾啞人群溝通
AI在心理健康領域可以做什么,英國公司「ieso」給出了自己的新思路
? 微信掃碼關注,帶你了解不一樣的人工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