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北日報
分享:AIHub
為推進 5G+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發展,近日,武漢市發布打造未來工廠行動計劃,以 3 年為期,武漢龍頭企業基本實現智能化,規上工業企業普及數字化,建成“全球‘燈塔工廠’+標桿鏈主工廠+示范智能工廠”未來工廠梯隊。
“燈塔工廠”是由世界經濟論壇和麥肯錫咨詢公司聯合遴選出的“數字化制造”和“工業 4.0”全球化示范標桿,代表世界數字化制造的最高水平。
如此高大上的工廠究竟“長”什么樣?有哪些過人之處?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麥肯錫聯合評選的全球首批“燈塔工廠”中,施耐德電氣武漢工廠被評為“發展中的燈塔工廠”。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該工廠,一探究竟。
AI 視覺檢測全面替代人工檢測
走進施耐德電氣武漢工廠,廠房里遍布六軸工業機器人、全自動組裝生產線、無人導航智能駕駛車輛等一系列智能設備。
據悉,武漢工廠主要生產小型斷路器、接觸器及工業指示燈按鈕等產品,這些產品本身的結構并不復雜,但生產過程中會涉及大量的焊接、繞線操作,很難控制每一個產品的厚度、形態都 100%完美無缺。
此前,施耐德電氣采用的是常規的人工目視檢測方式,由熟練的質檢員比對“標準樣品”的照片判斷,但人工檢測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漏檢、誤檢的情況。
2021 年開始,施耐德電氣與亞馬遜云科技合作,成功地在云端完成了 AI 工業視覺質檢系統的數據匯總和模型訓練、迭代,成功建設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云-邊協同 AI 工業視覺檢測平臺”。
施耐德電氣全球供應鏈中國區數字化解決方案負責人冒飛飛介紹,AI 工業視覺檢測平臺可以提高檢測效率。“數據顯示,AI 視覺檢測的漏檢率降為 0,誤檢率下降到 0.5%,幫助工廠提高了質檢效率。”
樓宇、機器、電網等實現物聯網改造
2018 年,施耐德電氣武漢工廠獲評國家工信部認證的“綠色工廠”。
在施耐德電氣武漢工廠,能耗都能夠通過大量的傳感器傳送到“中央大腦”,實時顯示各種能耗數據。能源指標大數據的收集與分析,能對工廠和辦公區的用電、用水進行合理調配,盡最大可能優化能源的使用。
施耐德電氣全球供應鏈中國區 IT 總監曹捷介紹,武漢工廠只用了兩年時間就完成了從樓宇、配電、機器、工廠、電網五大系統的智能化、物聯網升級改造。2018 年 2 月,施耐德電氣武漢工廠光伏發電系統開始運行,每年為工廠提供 18%左右的供電量,既降低了運營成本,又節約了資源。
武漢經驗可借“云”輸出全球
“燈塔工廠”,正成為“武漢造”的核心競爭力。
施耐德電氣制造(武漢)總經理李聰介紹,施耐德電氣業務遍及全球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僅在中國就有 23 家工廠,7 家物流中心。作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施耐德電氣在全球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生產線和產品。施耐德武漢工廠是施耐德電氣全球 200 余家工廠中,第一家開啟數字化轉型的工廠,一直是施耐德電氣的明星工廠。
李聰稱,借助亞馬遜云科技的全球網絡,企業數據可實現快速共享,武漢經驗將無縫傳輸給該集團在歐洲、北美等地的工廠,打造更多“燈塔工廠”。
- Facebook正式改名Meta,扎克伯格All in元宇宙,開啟新征程;
- 微軟加入元宇宙大戰:將Mesh直接植入Teams中,將不同元宇宙粘合起來;
- 中科深智完成B輪融資,利用AI技術打造元宇宙內容生產中臺。
-
全球第一!阿里達摩院AI訓練模型M6參數破10萬億,遠超谷歌、微軟; - 微軟宣布推出Azure OpenAI服務,為開發者帶來GPT-3模型,幫助企業建構更聰明的應用;
- 全球最大規模人工智能巨量模型 “源1.0”正式開源!2457 億模型參數,超越美國GPT-3模型。
3.AI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