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是人類的半邊天,女性科學家也是人工智能的半邊天。
正像許多其他學科一樣,在人工智能領域,有無數的女性留下了自己的身影,為人工智能的研究帶來了許多溫暖。
今天介紹的是來自AI屆的優秀女性們,她們獨立自信,非同凡響。以下內容來自Jina AI收集匯總的「十大最具影響力的女性工程師」。
1、李飛飛: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學教授

世界上很少有人像李飛飛這樣在21世紀為人工智能領域做出如此卓絕的貢獻。
李飛飛,女,1976年出生于中國北京,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斯坦福大學首位紅杉講席教授,以人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HAI)院長,曾任 Google 首席 AI 科學家,參與創辦非營利組織AI4ALL,Twitter公司董事會獨立董事。
頂級華裔女性科學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認知和計算神經科學。
李飛飛為建立大型機器學習和視覺理解知識庫做出了貢獻。(美國國家工程院評)
李飛飛是ImageNet和ImageNet Challenge的發明者,為深度學習和AI的最新發展做出了貢獻。除了她的技術貢獻外,她還是倡導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和AI(人工智能)多樣性的全國領導者。(斯坦福大學評)
2、Cassie Kozyrkov:南非數據科學家及統計學家,谷歌首席決策科學家

Cassie Kozyrkov 是 Google 的首席數據科學家,也是「安全可靠的 AI」的倡導者。在 Google 她創立了決策智能 (decision intelligence) 領域,將社會科學、決策理論和管理科學與數據科學相結合,加強了人類對行為影響表現的理解。
3、Lucia Specia: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及,謝菲爾德大學 NLP 教授

Lucia Specia 的研究側重于數據驅動的語言處理方法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多模態及多語言上下文模型。
其研究成果已應用于多個項目,如機器翻譯、image captioning、機器翻譯質量評估及文本遷移等。
4、Allie Miller:AWS?美國初創企業及風險投資 AI 市場增長負責人
加入 AWS 前,Allie Miller 曾就職于 IBM,領導了計算機視覺、對話、數據及監管等大規模產品研發,并成為了 IBM 有史以來最年輕的 AI 設備開發女員工。
此外,Allie 也是 AI Pipeline 的創始人、美國科學促進會的國家大使,以及「Advancing Women in Product」大使。
5、Joy Buolamwini:算法正義聯盟創始人

Joy Buolamwini 通過在算法偏見方面的開創性工作,讓世界看到了人臉識別系統中,根深蒂固的種族和性別偏見,為提高未來人工智能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做出了重要努力。
6、Elizabeth Adams:IEEE 全球自治及智能系統倫理倡議成員
Elizabeth Adams 的工作涉及網絡安全、人工智能倫理和人工智能治理,曾參與教授、咨詢及撰寫《人工智能中的多樣性與包容性》(Diversity & Inclusion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一書中的關鍵章節。
推動建立了 AI Nudging & Emotion AI 的全球標準,并致力于將倫理和以人為中心的思想,與未來的 AI 系統相結合。
7、Kate Crawford:微軟FATE聯合創始人,教授及研究員
在 Kate Crawford 20 年的職業生涯中,她的工作聚焦于理解大規模數據系統、機器學習及人工智能,在更廣泛背景下的歷史、政治、勞工及環境發展問題。
此外,她還是白宮、聯邦貿易委員會及聯合國顧問,為《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等知名刊物撰稿。
8、Daniela Rus:世界領先機器人專家,MIT CS 及 AI 負責人

Daniela Rus 開創性的研究在 networked collaborative robots、self-reconfigurable robots 及 soft robots 方面都有廣泛應用。隨著機器人需求的迅速增長,Daniela 開發的 AI 有望顛覆制造業的發展。9、Renata Afi Rawlings-Goss:南方大數據創新中心執行董事
Renata Rawlings-Goss 博士是一名生物物理學家,她主要關注人類基因/表達變異的數據分析,此外,她還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
10、Mounia Lalmas:Spotify 研發主管及用戶參與的技術研究主管

——END——
帶你了解不一樣的人工智能

?版權聲明:如無特殊說明,本站所有內容均為
AIHub.cn原創發布和所有。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復制、盜用、采集、發布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否則,我站將依法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