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北京格靈深瞳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靈深瞳”)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股票代碼688207。格靈深瞳發行價格39.49元/股,對應市值約73億元。
格靈深瞳以“讓計算機看懂世界”為愿景,自2013年成立以來,專注于計算機視覺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歷經核心技術形成、產品商業化探索、應用場景落地,逐步邁入行業解決方案拓展階段。
憑借3D視覺技術等核心技術優勢,格靈深瞳已在城市管理、智慧商業、智慧金融、軌交運維、體育健康等領域廣泛布局,并與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車電氣等行業重要客戶建立合作關系。
近三年,格靈深瞳處于高速成長階段。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5196萬元、7121萬元、24272萬元和7219萬元,呈現快速增長趨勢;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62.6%、53.1%、61.6%和72.4%。

1、軟硬結合,3D視覺技術一騎絕塵
視覺是人與外界溝通最重要的途徑。同樣,在數字世界里,計算機視覺的發展也決定著AI的走向與能力。
一般來講,高效的機器視覺系統取決于四個關鍵因素:一是核心算法,二是自動化大規模訓練模式,三是智能數據挖掘和標注,四是基于硬件平臺的計算優化。
在傳統算法開發模式中,工程師把大量時間都放在處理參數等這些基礎工作上,而真正能發揮其價值的時間占比很少。同時,機器的GPU利用率低,硬件無法充分發揮其效能。形成了對人才價值和機器價值的雙重浪費。
作為AI產業化的先行耕耘者,格靈深瞳搭建了集數據采集、數據預處理、數據標注、模型訓練、模型優選等模塊于一體的底層AI技術平臺——深瞳大腦。經過多年技術研發積累,深瞳大腦可支持數十億訓練數據、數億類別任務,數十億參數模型的訓練,有效提高了算法模型的研發效率及自動化水平。

深瞳大腦是格靈深瞳核心技術驅動平臺,用于賦能公司人工智能產品及解決方案的技術實現。目前,格靈深瞳已形成了基于深度學習的模型訓練與數據生產技術、3D立體視覺技術、自動化交通場景感知與事件識別技術、大規模跨鏡追蹤技術和機器人感知與控制技術等五大技術方向。
在3D視覺技術方面,格靈深瞳更是“一騎絕塵”。3D立體視覺一般通過結構光、激光雷達等特殊傳感器采集得到場景的深度信息,再利用深度信息和可見光信息一同計算出場景的三維圖像。
格靈深瞳的3D立體視覺技術方向布局包括多目傳感器標定與深度估計技術、運動姿態分析技術、3D重建與立體視覺分析技術,其中3D重建與立體視覺分析是一項關鍵性的基礎技術,技術先進性體現在點云配準,即通過對同一坐標系下的不同視角下的點云數據進行矩陣變換,從而實現目標的完整的3D模型重建。
目前,格靈深瞳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已經擁有大量自主研發的核心算法,并多次在國內外人工智能算法競賽中奪冠。在研發過程中,格靈深瞳向學術界開源了TrillionPairs和Glint360K兩個人臉識別數據集,開源了PartialFC訓練代碼,推動了行業技術的發展。
同時,格靈深瞳還承擔了國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等多項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重大科研項目,并參與起草了中國安全防范產品行業協會、中關村標準化協會的多項標準。
2、多點開花,聚焦三大核心賽道
格靈深瞳專注于人工智能產品及解決方案的研發和銷售。在產品側,格靈深瞳主要有軟硬一體的智源智能前端產品,以及軟件占比較高的靈犀數據智能平臺和深瞳行業應用平臺。
其中,智源智能前端產品為內嵌自研AI算法軟件的軟硬一體產品,具備精準的大數據采集與識別歸納能力,可實現多場景、多目標的視覺數據采集、多重屬性提取與智能識別;
靈犀數據智能平臺以處理智源智能前端產品的數據或傳統非智能攝像機的視頻圖像數據為起點,融合智能數據接入、智能數據解析、智能數據治理、數據安全輸出等能力,可實現視頻圖像解析、視頻結構化、人臉識別、人臉聚類、人臉布控、以圖搜圖等功能,完成“智能數據”向“數據智能”的轉化;
而深瞳行業應用平臺集數據存儲、數據分析、數據應用功能于一體,主要負責解決方案中應用層的功能實現。
這些產品既可單獨銷售,也可根據客戶需求,將上述產品進行組合以整體行業解決方案形式向客戶交付。

格靈深瞳營業收入主要來自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業零售三大領域。
其中,格靈深瞳在城市管理領域深耕多年,城市管理產品及解決方案已被廣泛應用于多地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政法委等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的項目建設。
招股書顯示,城市管理產品及解決方案是公司最主要的業務板塊,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9.3%、51.7%、51.5%和66.2%。
格靈深瞳的智慧金融解決方案主要由智慧銀行管理平臺、皓目行為分析儀、深瞳慧目攝像機、邊緣計算設備、人臉識別設備等核心產品構成,并開發“金磚”智慧金融管理系統平臺。目前,公司智慧金融解決方案已在農業銀行全國各省市的上千家分支機構落地應用,
商業零售解決方案中,基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在加油站、零售店等多個場景形成了成熟的行業解決方案,已覆蓋中國石化、現代汽車等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主要用于對車流、客流、商品貨架的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且相關數據均進行了脫敏處理,無法逆推出指向特定個體的信息,保障數據安全合規。
此外,格靈深瞳也重點布局軌交運維、體育健康領域。在軌交運維領域,公司已與中車電氣在軌交運維行業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并在寧波、無錫等地鐵運維項目中開始試點。在體育健康領域,格靈深瞳已與首都體育學院建立了合作關系,公司開發的校園體育平臺已在部分北京中小學校在線體育課中展開試點。
3、以人為本,經營性凈現金流轉正
客觀上而言,計算機視覺領域是人工智能行業里一條比較擁擠的賽道,技術的領先性是各AI企業的立身之本,因此所有的企業都在投入重金搶人才、搞研發。
格靈深瞳的高管、核心技術團隊由涵蓋算法、智能應用、產品設計、硬件開發等多領域的資深人才組成,保障了公司核心技術的持續研發創新。
招股書顯示,目前公司研發人員為153人,占員工總數比重為54.64%。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累積研發投入約3.4億元,占營收比重為77.23%,且逐年研發投入不斷增加。
目前,公司已擁有19項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外觀設計專利及77項軟件著作權。
趙勇博士為公司創始人,現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1999年畢業于復旦大學電子工程系,獲學士學位;2003年畢業于復旦大學微電子系,獲碩士學位;2009年畢業于美國布朗大學計算機工程系,專業方向為計算機視覺和運算影像學,獲博士學位。曾在谷歌總部研究院任職,參與了谷歌眼鏡(Google Glass)的早期研發,參與設計安卓操作系統中圖像處理架構,在計算機視覺、運算影像學等技術領域具有豐富的行業研發經驗。

為了提高人才團隊的凝聚力及積極性,格靈深瞳自設立以來一直十分重視對員工進行股權激勵。2013年,格靈深瞳設立員工股權激勵計劃,對員工實施長效激勵,并分別于2019年和2020年進行了兩輪股權激勵。
2018年-2020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分別-1.11億元、-1.11億元、0.35億元,已實現經營性凈現金流轉正,優于可比公司情況。
同時,由于實施股權激勵,公司2018-2020年確認的股份支付費用分別為597.51萬元、3.01億元、1.29億元,因此考慮扣除股份支付費用后的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實現-8632萬元,-1.15億元、1032萬元,2020年已實現經營性盈利。在整個人工智能行業普遍巨額虧損的情況下,格靈深瞳成為了第一家實現經營性盈利的AI企業,這是長期穩健經營的結果,同時也給那些質疑人工智能企業盈利遙遙無期的人一份令人意外又欣喜的答卷。
從人均創收來看,2018-2020年,受益于公司應用領域逐步商業化落地、實現重要進展,公司人均創收實現跨越式增長,從2018年人均創收20.79萬元增長至2020年的92.29萬元,位列行業可比公司人均創收第一位,2020年可比公司人均創收平均值為52.32萬元。
股權架構方面,在IPO之前,趙勇通過深瞳智數、靈瞳眾智、靈瞳萊客、靈瞳智源、靈瞳數源間接控制公司36.19%的表決權,其中深瞳智數為趙勇持股平臺,持有公司22.53%股份,為實控人。靈瞳眾智、靈瞳萊客、靈瞳智源、靈瞳數源為公司員工持股平臺,分別持有公司6.86%、2.73%、2.52%、1.55%股份。
4、涅槃重生,“讓計算機看懂世界”
憑借創始團隊的光鮮履歷和踩中AI風口的興起紅利,格靈深瞳一度被外界視為“天才AI公司”,并引得資本爭相追捧。2013年和2014年,格靈深瞳分別拿到了真格基金、策源創投及紅杉資本等數千萬美元融資。
然而,閃耀的技術原型不等同于商業價值。從一個技術原型到一個優秀且成功的產品,中間隔著巨大的鴻溝,這條鴻溝里包括了各種東西:更好的產品體驗;對用戶需求的精準把握;怎么樣更精確的找到市場定位……
成立初期,格靈深瞳聚焦線下零售,通過數字化分析,幫助零售商優化公司經營。但由于趕上電商爆火、線下零售式微的時間點,格靈深瞳的AI落地零售之路在早期走地并不順利。
2016年,格靈深瞳及時調整業務方向,重點進軍智慧城市、智慧金融、商業零售領域。2017、2018、2019年,格靈深瞳低調完成了3輪融資。同時,格靈深瞳的產品線和賽道逐漸清晰,并持續外擴。2021年6月,趙勇帶領格靈深瞳沖刺IPO。

有一句老話可以很好詮釋AI行業的發展:“每當一項技術創新發生時,人們容易去高估它的短期價值,低估它的長期價值”。
當前,人工智能正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2017年,隨著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人工智能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央級、地方級相關政策及配套機制陸續出爐,而2021年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遠景目標綱要》中,新一代人工智能更是被列入攻關的七大科技前沿領域之一。
從長遠看來,人工智能的未來有無限想象空間,IPO賽道的企業確實有可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但需警惕的是,近兩年人工智能創業已經進入到一個深水區,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意義的創業公司變得更困難。進入什么樣的行業,怎樣提高交付效率、降低交付成本,如何讓客戶在采購使用產品后實現降本增效,這是當前所有AI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尤其計算機視覺是人工智能領域一個重要的方向,企業眾多,競爭激烈。而率先進入二級市場的格靈深瞳,也將面臨更加嚴苛的監管審視。
格靈深瞳的愿景是“讓計算機看懂世界”。為了保持在各項業務上的競爭優勢,擁抱資本市場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此次IPO,格靈深瞳擬募資10億元。其中,3.45億元用于人工智能算法平臺升級項目;1.55億元用于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研發項目;2億元用于營銷服務體系升級建設項目;3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最終,格靈深瞳實際募資金額約18.26億元。
頂著“科創板AI第一股”的光環進入二級市場的格靈深瞳,未來會有什么新的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
?版權聲明:如無特殊說明,本站所有內容均為
AIHub.cn原創發布和所有。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復制、盜用、采集、發布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否則,我站將依法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