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全球咨詢公司麥肯錫公司的報告,未來幾年人工智能行業每年可為經濟增加2.6萬億美元至4.4萬億美元。對人工智能行業這一巨大經濟貢獻的預測基于兩項獨立的分析:一項分析著眼于人工智能對800多種職業的工作活動的影響,另一項分析著眼于人工智能可以使組織受益的具體用例。

報告指出:“我們確定了涵蓋16個業務功能的63個生成式 AI 用例,當跨行業應用時,這些用例每年可以帶來2.6萬億至4.4萬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作為參考,歐洲第二大經濟體英國的 GDP 總量為3.1萬億美元。
該報告預測,人工智能工具——尤其是像 ChatGPT 這樣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將在2030年至2060年間實現幾乎所有類型工作的自動化。麥肯錫此前預測,人工智能將在2035年至2075年間實現約一半工作的自動化,但最近強大的人工智能工具的爆炸式增長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顯著加速了這一預測。

人們對人工智能的普遍看法可能傾向于認為人工智能僅取代低水平和重復性工作,但報告發現,人工智能將對高薪和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工作者產生更大的影響。這些類型的工作此前被認為自動化潛力最低,但報告發現,教育水平越高,人工智能技術的影響就越大。
麥肯錫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對知識工作產生最大的影響,特別是涉及決策和協作的活動,而這些活動以前自動化的潛力最低?!?/p>
生成式人工智能有可能改變組織組織內部公司信息的方式,使員工更容易通過類似 ChatGPT 的查詢界面訪問存檔信息。因此,報告發現這些新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最適合銷售、營銷、軟件工程和客戶運營等行業。
由于較高的工資使其在短期內更具經濟可行性,預計自動化將在富裕國家更快地流行起來。與美國和德國等工資較高的國家相比,中國、印度和墨西哥等工資較低的國家采用自動化的速度預計會更慢。
盡管有很多值得樂觀的事情,但也有理由對人工智能技術在眾多行業的快速采用持謹慎態度。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一些專家開始對潛在的風險表示擔憂。
除了工作崗位流失問題之外,其他問題還包括有害的算法偏差和與個人數據相關的安全漏洞等。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開始尋求對該行業的監管。例如,歐盟一直在致力于制定人工智能法規,包括歐盟委員會最初于2021年推出的《人工智能法案》。
